[寄语]七夕节习俗的演讲稿2分钟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祝大家七夕快乐!在这个良辰美景的夜晚,在这个华夏的传统节日七夕的晚上,又再次和你们相聚一堂,感谢大家们能够来参加这个迎新晚会,这个晚会既是庆祝新人们的加入,也是庆祝七夕这个美好的节日,还是那句老话,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不管你加入多久,在你加入的那一刻起,那么,就是兄弟姐妹了。所以,在过了这个迎新晚会之后,这次招募进来的新人们就要变成老人了。
可能很多新人们还不知道,青云是五月份开始重组的,青云的发展大纲还没制定出来,多方面的制度以及执行机制都不健全,还有就是纪律、成员的积极性都不是很好的状态,关于积极性方面,我自己也没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吧,今后我会身先士卒,当然也望诸位兄弟姐妹能够和我一起努力。
关于青云的发展问题,不知道有多少人思考过没有,这一点,今后大家可以多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青云本来就是一个集众人之智、聚众人之力的大家庭,希望大家可以出谋划策,共同探讨,只要你们努力尝试和大家去讨论一些积极的东西,你就会发现,聊这些远比聊谁攻谁受有意思得多,还有,忘了提醒一句,其实攻和受不一定跟外表有关。
关于我们的宗旨和目的,一定不能变,但是社团目前所有的聊天都是一些闲聊+闲扯,当然,不是说不让大家闲聊,而是在聊天的时候别忘了我们的初衷,我想,你们加入青云也不是为了闲聊的吧?当然,这方面诸位管理和我都没起到带头作用,还是那句话,作为管理,一定要身先士卒和以身作则,希望各位管理人员也包括我自己,一定要注意。
目前我们社团呢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知识,比如汉服方面的,比如文学、音乐、其他艺术方面的,我们既然是一个文化社团,那么一定要有自己的根基和理论知识,可以借鉴,可以学习,然后经过慎密思考和整理,建立我们自己的文档,建立一个综合性的青云知识库,为以后青云文化的形成奠定基础,什么叫做完整的理论和知识呢?打个比方,比如我们复兴汉服,那么汉服的历史渊源、形制、以及它所蕴含的这个民族千百年来包含的思想和文化,这些东西都要耐心的整理出来然后存档,当然前提是尽可能的客观正确,鉴于此,极有可能社团会成立一个汉服部;再比如,文学方面,那么文学部也要相应的集中力量整理出全套的能够供成员学习的资料出来,而且在整理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在学习了,关于文学部,我有一点意见要提,诗歌方面大多擅长现代诗,毕竟这个门槛低,还有就是古诗词难学,但是我想说的是,古诗词也是华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是精华,因此作为一个汉文化社团,你们懂的,那就是文学部从今以后要苦学古诗词的创作,我相信当你真正懂的青云的精神,并且肯为之付出,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
还有就是关于贴吧,希望大家多去发帖哈,其实我想说的是,希望大家多拉人去贴吧,平时里少一点儿女私情,多一点积极性,你在付出的同时自己也会收获的。
如今的国人,对西方情人节的欢迎程度更甚自己的传统节日,我想说的是,七夕未尝不可作为情人节,不要忘了那个我们从小就知道的美好烂漫的故事,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
我相信,在我们的童年,这也是感动我们的一个梦,因此,等来年西方情人节的时候,我不希望有人再跟我说情人节快乐,我想说的是,情人节一年有一个就好了,所以我选择的当然是七夕作为情人节。其实,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在习俗上更近似情人节,在唐代古诗中,就有描写元宵节的诗句。在宋代,朱淑真(一说为欧阳修所作)的生查子写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所以,你也可以选择元宵作为情人节,可惜的是,如今的中国,又有多少人还记得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春节都没有年味了,更何况元宵呼?
其实,汉服复兴运动也有十来年了,一路上所遇阻力重重,各种各样的因素都有,其实我最反感的是很多人把复兴运动带上政治色彩,所以我重申一下,中国青云社绝不能带有政治色彩,要离这些东西远一点,我们做好自己该做的,但是同时也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能够明辨是非,不能轻易被人利用了。那些有党派倾向的人请自重,不要加入青云!
自从青云以复兴汉文化和汉服以来,我愧疚的是,并没有为我们的宗旨付出多少,尽管让近千人知道了什么是汉服,但是我依然觉得远远不够,我们最缺的是没有身体力行的去做,我们不能仅仅是传播知识,不能仅仅标榜自己是汉服同袍在网络上传播一些知识就可以了,不是这样的,这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礼记.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前面的四句都是为了这最后这一句,也就为笃行而准备的,笃行就是去落实,如果没有最后一条笃行也就是不能去落实的话,那前面这四条,即使学得再好,也全部等于零,就变成了空中楼阁一样的学问和知识,所以前面这四条全部是为了落实而做的准备因此,因此我们不能循规蹈矩,而是要身体力行去做,我们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还要去实践,否则即使你说的再好,别人也会以为你只是归于形式!孔子为了传播他的思想,都要去周游列国,如果他只是坐在家里,即便再有学问和思想,那么也成就不了他的圣人名号。
由于今晚是迎新晚会,有很多精彩的活动,因此我的演讲缩短很多,希望大家可以度过一个愉快的七夕节,当然,七夕最开始并不是“情人节”哦,到了现代,才开始转变成情人节,这是因为很多人缺乏了解。这些资料百度都有,当然,是不是情人节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积淀着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要铭记,不能忘却。
最后,还是上面引用《礼记.中庸》里的那句话,全文如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望诸君共勉!
各位尊敬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每年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七夕节又名乞巧节。这个起源于汉代的节日,是我国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有着“中国情人节”之美誉。不过我们对待七夕节,不应该将其与西方情人节简单类比,因为七夕和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每个佳节一样,包含着我们民族朴素的情感和集中体现了古老东方文化的独特和优美。此次由平阳戏剧协会和平阳诗词学会联合举办的“风雅兰夜?守望传统”庆七夕晚会,正是对我们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
在我国古代,农历七月被称为“兰月”,七夕被称为“兰夜”,七月正是各类兰花生长的旺期,七夕赏兰,历来是文人墨客的雅事。而今夜,在兰花的氤氲中,诗词、书画、戏剧这些最为典型的中国元素都在这里汇聚。在座的老中青各位雅士济济一堂,真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在这里,我首先要向大家介绍到会的各位领导,他们是县政协副主席陈少越、县规划建设局局长李炜、县文联周立坦、周黎明两位主席。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对县规划建设局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晚到会的来宾除了县戏剧协会、县诗词学会、县兰花协会、县兰花学会、县南拳协会、魁峰书院这些以弘扬平阳传统文化为宗旨的各家协会外,我还要向大家特别介绍来自我县北港地区的集福诗书画社,这是一个两个月前刚刚成立的群众文化团体,他们今晚专程从北港赶来参加此次雅聚,让我们对这些远道客人的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让我们开始欣赏今晚的精彩演出。这里要说的是,此次活动筹备时间很短。为了能办好晚会,县戏剧协会的主席张艺牺牲了休息时间,奔赴各分会指导演出排练。他今晚还将担任主胡伴奏。让我们用掌声为他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今年XX年年七夕情人节是8月19日)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因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又称为中国情人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现在不少人称之为“中国情人节”,精明的商家更是趁机打着“中国情人节”的口号搞起了促销。民俗专家表示,将“七夕”称为“情人节”是对这个节日的误读,远不如叫“中国爱情节”来得更贴切些。
七夕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又称“乞巧节”“女儿节”,还有叫“双七”“香日”“星期”“巧夕”“双七”“兰夜”“穿针节“等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姑娘、妇女们重视和喜爱的日子。七夕乞巧的习俗,起源于中国汉代,后来才和牛郎、织女的故事相合。
现在的七夕节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人为主角的节日。记得前些日子在整理淮盐节日习俗时,其中提到端午节时孩子们系上的五彩绒线要等到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解下来并抛到自家房顶上。据说,喜鹊看见房顶上的绒线,就会叨走,飞到天上去,待到七月初七这一天,用这些绒线在银河上建一座彩虹桥,供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老百姓的想像力真是丰富,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先是一段天上人间的织女与牛郎的绝世情缘,然后是天大的阻力将他们生生的分开。可是老百姓的心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憧憬的,哪怕是面对最暗无天日的处境,于是就有了“七夕”牛郎织女的喜相逢。
七夕节还含有歌颂家庭中永久稳固的感情和歌颂心灵手巧等劳动品质的意义。儿时看过黄梅剧《牛郎织女》,其中的画面直到现在还萦绕在脑海中。那段喜庆丰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丰收的瓜果蔬菜、和美祥和的乡邻,甚至连曾经欺负牛郎的兄嫂也羞嗒嗒的近前与织女一家握手言和,那场景真是温馨动人。织女与牛郎用勤劳的双手把日子织补得那么的甜蜜,当听到织女用绵软甜美的声音唱出心中的满足之情时,少不更事的我虽然不能全听懂,但心中却从此烙上了那幅祥和的画面,并成为心中最美丽的梦想。更有那些大姐姐逗我说,七夕之夜要带我躲在瓜架之下偷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害得小小的我总是巴巴的跟在她们的身后。只是可惜,我总是在牛郎与织女说悄悄话之前便会进入甜甜的梦乡,醒来之时,那些小气的姐姐总会把听来的话放在心头,没有一个人告诉我,于是直到现在,我都不知她们偷听到了些什么。于是,那个美丽的乡村、那个神秘的夜晚便凝结成了童年时代的一个带着雾气的动人剪影。
今又七夕,当我在网络,在报刊上随处看到有关七夕的文章时,心头的感觉是喜悦的。因为曾几何时,许多传统的节日习俗正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而许多外来的洋节却纷拥而至。2006年,“七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是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年人知道和了解了这个节日的文化。
“七夕”,她不是情人节,而应该是爱情节。在这个爱情快餐化的时代,让这个折透着中国传统美德的爱情节唤起人们心中那至纯至美的情感吧!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七夕别称“星期”。王勃的《七夕赋》“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大约正因如此吧,后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象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发言稿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七夕节习俗的演讲稿2分钟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