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促进政府服务升级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大发展、5G时代的到来,原有政府办公服务已经适应不了新社会的需求,必须加快服务升级,促进社会进步。随着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结合方式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治理方式产生重要影响。那么,是如何改变着政府方式呢
(一)数据采集、智能分析:提前预警、化解风险
政府公安部门通过数据采集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把事后解决改成事先预测,将有可能发生的问题预先监测到并且预先解决。举例一个深圳同学的案例,清明假期的某天下午,深圳市公安局人流监测预警系统突然发出预警,原来地形狭长的深圳湾公园短时间内因超量共享单车涌入挤占路面,造成了“毛细栓塞”,很可能发生踩踏。根据大数据提供的实时动态监测、人流趋势分析、人群画像分析等信息,当地公安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很快就缓解了现场人流压力,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事故。
在比如,北京市应急管理局,通过建立一套安全生产预警系统,可直观了解到企业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预警系统,加强对隐患企业的监管,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扼杀在初始阶段。
(二)政府数据共享:打破孤岛效应
近年来,通过简政放权治理诸如“证明我妈是我妈”一类的奇葩证明取得实质性成效。这种“奇葩证明”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此前各部门因政务信息之间壁垒森严造成了“数据烟囱”和“信息孤岛”。分享自己的一个经历,北京市顺义区近两年成立政府服务审批大厅,我需要办理一个涉及两个部门的业务,原有办理方式是办理完前置工作后,由前置单位出具完结书,在跑下一个单位办理,而现在的办理模式是,前置单位办理完成后,数据立刻会共享到下个单位,不需在办理前置单位证明即可前往最后的单位进行业务办理,十分便利快捷。
同样一个例子,广东梅州公安打造了一个“证明云”,通过与20多个政府部门实现数据共享,使互联网提供的电子证明与传统证明具有同样效力,成为了专门对付“奇葩证明”的利器。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解决“奇葩证明”的难题只是小试牛刀,而将沉淀在政府手中的数据面向社会开放共享,将深刻引领带动大数据创新应用和产业融合发展。
(三)大数据营销:提升效率防止滥用
18年网络出现一个热门词汇,叫做“大数据杀熟”,其意为,在互联网上购买同样的商品或服务时,向老客户显示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高出不少。“大数据杀熟”的问题在于卖方可以通过掌握大数据做到对用户更全面精细地了解和预测,利用这些数据暗箱操作。当然政府也可以利用这些大数据出台相关立法以维护消费者基本权益。
(四)大数据让政府精准扶贫更精准
一直以来,贫困人口的识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难点。以往的做法是先由贫困户申请,再由村民代表会议或群众民主评议,最终对贫困人口进行识别。这么一来不仅数据采集和更新时间较长信息滞后,还会出现“眼见不实”的情况。
比如贵阳市率先建立了大数据精准帮扶平台,整合了扶贫、民政、卫计、人社、住建、残联、统计、国土等行业数据,建设了统一的扶贫数据库,实现了全市扶贫信息资源的融合共享,通过建立“贫困人口识别模型”,把多个相关部门的业务数据和传统贫困人口“两公示一公告”的识别模式相结合,从而达到快速、精准识别低收入困难群体的目的。
(五)政府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证监会指出:要紧紧围绕证监会各项监管职能,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行政审批、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上市公司监管等工作环节加快行动、有所突破。要提升金融风险的甄别能力,实现穿透式监管、全面性监管,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在电子化、网络化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科技化、智能化监管问题。大数据助力社会治理的领域非常广泛,譬如医疗、环境、土地、金融、物流等领域。相信在未来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将为社会治理提供更精准的方向,让我们一同期待吧!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