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好事 潘永优 贵州省 榕江县
潘永优:好人就在身边
潘永优,女,水族,28岁,公务员, 2014年9月17日考入榕江县司法局,先后担任仁里司法所负责人、三江司法所所长,在工作中主要负责全乡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民调解、法制宣传等工作。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潘永优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她助人为乐精神的动力。近年来,她以一个共产党员最朴素的心愿,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成为了干部群众心目中的身边好人。
释疑解惑,做特殊人群的贴心人
潘永优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又负责社区矫正工作,所以更能够洞察社区“特殊人群”的心扉,总能及时发现矫正对象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为他们释疑解惑,及时为他们消除疑虑、指明方向,成了特殊人群的贴心人。仁里乡的一名社区矫正人员赵某,因犯交通肇事罪被判处缓刑,赵某性格内向,平常不愿与人交流,加上由于自己的过失导致一条鲜活生命的逝去,赵某心里十分自责和内疚。服刑期间少言寡语,参加社区活动积极性很低,推荐就业也不愿意去上班,整天待在家里。潘永优得知情况后,首先对赵某的家庭背景作了详细了解,得知赵某也是榕江一中09级的学生,与自己是校友,又同是水族同胞,掌握这些基本情况后,潘永优立即找赵某谈心,引导他要对人生充满希望,并出手相助,给赵某介绍了工作。其次借着水族过端节的时候,到赵某家里走亲戚,共度佳节。通过一系列的努力,赵某愿意主动与人交流,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赵某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收入可观,很快走出了阴影,脸上也常挂笑容。潘永优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司法工作人员与社区矫正服刑人员也可以成为朋友。
乐善好施,做困难群众的暖心人
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去,尽自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潘永优就是这样一位同志。她在工作之余,还积极发现和帮扶贫困家庭的学生;多年来,在她累积帮扶了十余人,帮扶资金达几万元,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贫困学生潘某慧。
潘某慧,榕江县兴华乡高旧村一组村民,其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现和弟弟跟爷爷生活,爷爷68岁,年迈多病,家中还有94岁的太奶奶,弟弟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由于没有钱,一直没有上学。潘永优得知潘某慧家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爱心人士到其家中看望,当看到木质的老房子四面通风,没有像样的餐桌,凳子,柜子,床,家具,家中的太奶奶因没有一双像样的鞋,光着脚招呼大家时,善良的她落泪了。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潘某慧,每天的饭菜就是一锅饭,一锅白菜汤,有时候地里没有白菜了,就到山上摘野菜来煮吃。潘某慧就读于榕江四中,由于基础太差,潘某慧读书非常吃力,潘永优找到其班主任,了解潘某慧的学习情况,为其制定了学习计划,每个周末到潘永优家补课,潘永优亲自讲学;潘永优大学时候考过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对于教育学生很有方法,总是能够因材施教。潘某慧成绩不好,家庭贫困,潘永优就联系凯里学院少数民族特招班的招生办,了解相关招考政策,恰巧赶上了好政策,中央为帮助贵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学子,特在凯里学院设立少数特招班,学制五年制大专,免除学费和住宿费,每个月补给相应的生活费等好的政策。报名条件需要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且具备音乐、舞蹈等特长,还需要通过类似艺考的相关考试。潘永优了解情况后,又无偿的给潘某慧上声乐课,传授民歌演唱方法和水族歌曲。眼看到了要考试的时候,潘永优帮忙潘某慧办理了相关材料,到村委会、乡政府、县民政局盖好章,然后跟领导请假,带着潘某慧到凯里学院去参加考试。就这样在潘永优每个月100、200元的不断资助下,2017年8月底,凯里学院寄来了潘某慧的录取通知书,未来向她张开了怀抱。由于潘某慧一家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没有享受到国家的扶贫政策,后来,通过潘永优的申请和不懈努力,潘某慧一家终于进入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系统,她的弟弟潘某春也于2017年9月入学一年级。
有求必应,同事眼里的“女强人”和“热心人”
潘永优在工作之余,不忘记学习和自我提高,怀孕期间坚持撰写研究生毕业论文,因为对本民族的热爱,潘永优把研究方向放在了兴华乡水族民歌传承人研究上,国内外对于水族民歌传承人的研究寥寥无几,专门针对榕江县兴华乡水族民歌传承人进行研究更是一片空白,通过潘永优一年多的艰苦创作,洋洋洒洒近四万字的论文应运而生,填补了兴华乡水族民歌的传承乃至榕江县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空白,对于榕江县水族民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这样她挺着八个月身孕参加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顺利的拿到了研究生硕士毕业证。“梅花香至苦寒来”潘永优刻苦学习的精神鼓舞着司法局诸多同事,很多女同胞对潘永优竖起了大拇指。
由于过于辛劳,导致潘永优胎膜早破,提前产子。与她一起考入司法局的女同事王某也快到了预产期,王某是凯里市人,在榕江没有什么亲戚,眼看着王某到了预产期,却没有人照料,潘永优二话不说就炖好月子汤给王某送到医院去;那时潘永优还没有出月子,身体还十分虚弱,刚好又是寒冬腊月,迎来了2018年榕江县十年一遇的第一场大雪;潘永优戴着口罩,披上大衣,义无反顾的去照顾在医院待产的王某,王某感动的流下眼泪。潘永优说:“有缘才能成为同事,如果我在凯里生娃,她也一定会这样照顾我的。”很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珍贵的同事情谊,也道出了潘永优有求必应的热心肠。
深入基层,做群众心里的“大好人”
“大好人”,一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话语。没有修饰和形容,却有着丰富的内涵;不是表彰奖励,但胜过无数的金杯银杯。用这样平实的话来肯定潘永优、赞美潘永优,群众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定义。
潘永优除了不折不扣抓好本职工作,除了“贴心”对待“特殊人群”,温暖困难人群、乐于助人、精于业务之外,还常常为老百姓进行普法宣传,走访群众,化解群众纠纷,关心群众的“家长里短”。仅去年一年,潘永优怀着身孕走村串寨,将普法宣传送入三江乡每家每户,每个月定期开展法制进校园宣传,开展扫黑除恶宣传、开展禁毒宣传,开展对服刑人员的集中学习教育等;潘永优还编创了一系列普法民歌,将法律知识与少数民族民歌完美结合,使群众乐于接受,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学到了法律知识,用行动诠释法治精神。
潘永优因为贫血严重,怀孕期间经常晕倒,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潘永优包里装了葡萄糖口服液,到贫困户家走访需要上坡下坎,体力不支的时候就来一只葡萄糖口服液。有一次到贫困户韦某的家中,韦某反映其妻子患有甲亢,在榕江县没有治疗甲亢的药物,要到贵阳的医院去买药,当时并不知道门诊不能报销的情况,现在花了上万块钱的医疗费回来无法报销,对于一个贫困户家庭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责怪乡镇干部没有告知其相关政策等等问题。潘永优及时跟乡镇合医办了解相关情况,并联系了卫计局工作人员咨询相关政策。为了平复韦某的情绪,她利用水族同胞这一特殊身份,跟韦某的妻子聊家常,耐心解释相关政策,说这个情况可以通过大病、慢性病的报销流程报销。至此,韦某夫妇终于露出了笑容。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点点滴滴的小事。她就是这样一个好人,从不计付出,不求回报,在身边默默地奉献着。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