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同在蓝天下,共享一片爱——中心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时间:2025-02-20 07:12:03
同在蓝天下,共享一片爱——中心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全文共7642字)

同在蓝天下    共享一片爱

——安庆市大观区海口中心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留守儿童由于多数处在广大农村的生活边缘,长期的亲情缺失、有效监护的严重缺位,使得他们个体在身体素能、情感心理以及道德行为上出现了诸多问题,呈现出社会性、群体性特点。据国家民政部统计,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为1726.29万人,其中,小学1190.07万人,占小学在校生数的12.01%。而这一比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校显得更高,仅就海口中心学校而言,这一比例高达46%。

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关心每一生命个体,不仅是对国家、民族、社会负责的体现,也是学校“人文关怀、育人为本”教育理念内在需求。让每一个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多年来,我校以“同在蓝天下,共享一片爱”为主题,具体落实“九个一”关爱机制,渐趋形成“一一四四”关爱工作模式,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正因如此,海口中心学校于2013年被安徽省教育厅授予安徽省示范留守儿童之家称号,被《安庆日报》褒誉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观察样本”。

一、强化领导,健全组织

为了强化我校“留守儿童”工作,学校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校长担任副组长,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全面配合,健全组织,完善机构,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实到位。 

学校制定了系统的管理制度。明确的工作职责,科学的工作计划,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我们把班级、团队作为关爱“留守儿童”主阵地,让责任心成为教师关爱工作的爱心起点。为此,我们定期召开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专题会议,开展关爱工作专题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习工作理论,交流工作方法,总结工作经验,让所有老师自觉成为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行动到位的爱心使者。在市区团委、妇联的关怀指导下,我们健全了关爱工作组织机构,形成了“以中心学校为关爱工作中心、以儿童之家为关爱工作基地、政府主导、企业帮扶、高校结对、家庭配合”的立体关爱工作网络。

二、全面掌握留守现状

海口镇是农业大镇,外出务工人口众多,留守儿童成为当地农村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在海口中心学校所辖7所完小、1所初小的1801名在校学生中,“留守儿童”有828人,高达45.97%。其中中心本部在校学生968人,留守儿童达361人。这些留守儿童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型,即父母均不在身边,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护抚养;二是寄居监护型,即由亲朋长辈代理监护;三是无监护型,即独自自理。他们的生活不稳定,缺失父爱母爱,心理状态堪忧。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成为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健全档案,规范管理

为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镇各校认真开展对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结合学生学籍管理,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详实的八项档案。基本内容包括:留守儿童信息汇总、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卡、三特儿童(特困生、特长生、特殊学生)登记、留守儿童活动登记、班级关爱活动记录、留守儿童成长特殊事迹和案例分析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有关内容。通过留守儿童档案资料的建立,让教师掌握了每位留守儿童详细信息和生存现状,使关爱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从而促进我校留守儿童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建设,全面提升我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成效。

四、加大投入,构筑爱巢

我镇各校教学用房不足,硬件设施较差,但各校都力争创造条件,为留守学生开辟各种活动场所、添置活动器材,竭力为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提供物质保障。2008年9月,在共青团安庆市委的关怀下,海口中心学校本部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安庆市立医院捐资6000元,为“留守儿童之家”添置了电子琴、乒乓球台等器材,学校为“留守儿童之家”购置了图书。海口中心学校从最初的“一家”开始建设,逐步建立艺术室、体育室、心理咨询室、亲情联通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功能室等活动室,形成“七室一厅” 的大家格局。2016年学校创建“乡村少年宫”,又将新建的科学实验室和电脑室纳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序列,进一步完善“家”的建设,使它成为我校留守儿童日常读书学习、心理辅导、娱乐活动的主要空间。

民生工程东风劲吹,留守儿童之家在海口乡村各个角落相继建立。以中心学校现在的“乡村少年宫”为关爱教育研究活动中心,先后建立了皖江、海口、镇江、培文、保婴、义湖、引河7所村小校内留守儿童之家,“1+7”辐射状关爱活动平台既是学校开展日常活动的教育空间,又成为了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丰富农村社区文化的有效着力点。学校充分发挥团队组织管理功效,发挥教育人力资源长项,凭借“1+7”关爱活动平台空间优势,着力渗透“家文化”,学校负责做好在校留守学生的关爱工作,同时协助政府,主动抓好学前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从而在全镇形成分工明确、相互协作、齐抓共 ……此处隐藏2548个字……,每届的锦标赛中,学校航模队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2015年的第十三届航模锦标赛中,虽然没有获得团体奖项,但是学校航模队是所有参赛队中运动员最少,取得名次比率最高的代表队。2016年的第十四届航模锦标赛中,全体师生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刻苦训练,积极参赛,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的佳绩。

八、志愿行动,帮扶结对

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使农村留守孩子享受同等的优质教育,大观区自2005年区划调整以来即启动教育帮扶工程,实施城乡学校结对、学生结对、城区教师支教、大学生顶岗支教等帮扶举措。数年来,有近百名大学生志愿者来校顶岗支教。同时,海口镇在局域内正稳健推行教师志愿轮岗制度,鼓励中00青年教师赴边远学校支教,让边远学校孩子享受同等资源,为边远学校留守儿童奉献一片爱。在中心校团支部的倡议下,先后有数十位中青年志愿者走进支教行列。

2011年9月团市委再次热心组织安庆师范学院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来我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外语系十位大学生志愿者与海口中心学校张杉杉等十位留守儿童结为帮扶对子,高校志愿者对留守儿童从课业到心理进行全方位辅导,在大哥哥、大姐姐的陪伴下孩子们一定会乐观自信、健康快乐的成长。

九、社会关怀,沐浴阳光

社会各界也没有忘记留守儿童。安庆石油公司的干部职工,来到我们学校,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跟留守儿童“手拉手”。他们带留守儿童游安庆、逛公园、吃麦当劳、买学习用品,使留守儿童感受到爱就在身边。2009年10月由市侨联牵手上海德正化工有限公司捐赠价值20万元1700套课桌椅项目得以落实,解决了我镇学生尤其是边远地区留守儿童自带课桌椅的问题。2011年4月安庆市委组织部已故老干部捐款10万元援建杏芬图书馆,为留守儿童再添一块精神绿地。2012年初春,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资助和帮扶。安庆民建20多名委员为留守儿童捐赠一大批学习文化体育用品;民进胡桂友委员为贫困留守儿童捐助现金4000余元;民进委员陶鸣为留守儿童义务送教,免费开设电子琴班;兴利达集团叶复兴先生帮扶结对两名留守儿童,捐资 10000元,大爱助学。 “绿地关爱每一天春蕾行动”、“安庆电视台看点800暖冬行动”、“春蕾计划春蕾桥”等爱心资助、爱心帮扶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孩子们的心田。

2010年5月28日,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俊率省政府八个厅的领导来我校视察留守儿童工作。张主任一行带来了党和政府的浓浓关爱,领导们视察了留守儿童之家,与留守儿童谈心,与留守儿童家长通话,对我校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2010年9月29日,省政协教育界别30多名委员到我校进行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专题调研,杨玉华副秘书长为我校“留守儿童之家”欣然命笔:快乐家园。2011年3月15日团中央志工部廖恳副部长、团省委副书记周密等领导来校就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进行调研。2011年5月31日安庆市委书记朱读稳来校慰问少年儿童并对留守儿童工作进行指导,跟留守儿童度过一个愉快的儿童节。2014年6月17日团市委书记郑志来校慰问留守儿童并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进行了调研。市教育局、团市委以及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考察、检查学校教育民生工作,对学校留守儿童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社会关爱、领导关怀,留守孩子沐浴在党和社会的阳光雨露中。

十、正视问题,展望未来

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使留守儿童接受优质同等教育,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我们从制度到实施,从实践到理论都做了些有益的探索。《安徽青年报》2011年8月3日刊文《送给留守的孩子一个快乐的家》,2012年1月11日《安庆日报》以整版篇幅《留守儿童的另一个家》,2014年5月22日《安徽日报》通讯《让留守儿童共享一片爱》分别对我校留守儿童工作予以专题报道。2011年12月4日,由安庆市委组织部和安庆电视台联合拍摄的我校留守儿童关爱主题宣传片《同在蓝天下 共享一片爱》在安庆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党的建设”栏目播出。2012年1月17日,安庆电视台看点800栏目对我校留守儿童进行采访并节目播出。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一个新鲜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我校留守儿童工作实际来说,很多方面都有待提高和发展。

由于海口镇地广人多,留守儿童居住分散,难以集中管理、开展关爱工作。在硬件设施上,到目前为止,中心本部现有的“留守儿童之家”已扩展建设成“乡村少年宫”,如体育活动室、艺术活动室、亲情联通室、图书阅览室等,并且添置了相应设备器材。但海口镇其它村小“留守儿童之家”缺乏基本的活动场所,所以需要加大创建力度,争取全镇各完小 “留守儿童之家”拓空间、上规模,使关爱立体化,凸显关爱“家文化”。

在工作理论上,还要坚持我校的“九个一”制度,组织全体教师加强探讨。首先要通过报刊、书籍、电视、网络等途径加强工作理论和工作方法的学习,及时总结学习收获,结合我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实际,加以运用,进而完善我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理论。其次,要组织教师对日常工作进行反思,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总结经验,形成我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一整套的工作方法和模式。最后,还要大力开展工作理论的研究,通过工作论文评比、关爱研讨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总之,我校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在多方协作、群策群力下,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要使这项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大力支援和切实关心。学校将会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让他们都能快快乐乐学习、健健康康成长。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留守儿童一定与其他孩子一样“同在蓝天下 ,共享一片爱”。

《同在蓝天下,共享一片爱——中心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全文共7642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