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总结

摄影技术小结3篇(精选多篇)

时间:2024-10-29 05:36:52
摄影技术小结3篇(精选多篇)(全文共14069字)

摄影事业的态度来看,我主张把摄影家分成基本不同的两类:技术摄影家和主题摄影家。

前一部分人迷恋于相机、镜头和复杂而又神秘的技术问题。他们的行动使人觉得相机好象是一种可爱的玩物,而不是拍照的工具。他们拥有最好的器材,并不断追求新型号。他们象一本摄影百科全书一样,引为自豪的是能把35毫米的底片放大成16x20英寸的无颗粒照片,对各种相机系列的优点无所不知。但是他们却难得拍出有价值的照片来,因为他们把全部兴趣集中在拍照的手段(器材)上,而不在目的(照片)上。

那些兴趣在于作品,更准确地说,兴趣在于拍摄主题的摄影家,态度恰恰相反。他不象技术摄影家那样迷恋于零件和技巧,而是热衷于人物、街景、城市、风光、自然题材、现代建筑、古罗马的遗迹、体育比赛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他对自己的拍摄目标极感兴趣,因而想把它以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从而占有它,把这些照片带回家去,一遍又一遍地欣赏,并且和别人分享这种乐趣和爱好。对他来说,摄影仅仅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相机对他的吸引力最多不过象打字机对小说家的吸引力那么大。他觉得摄影技术几乎可以说是存在于他和他所喜爱的事物之间的一种“讨厌的必须品”。因为他知道一个主题能用无数种不同的方法去拍摄,有些影象能够处理得比其它的好,他才和那些摄影技术问题打交道,因而,尽管有些人对摄影工具抱着那样殷勤的态度,仍然是他,而不是那些玩弄技术的人。创作了足以征服人心的,使人永志不忘的摄影作品。

主题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为了加深对它的印象,让我拿摄影和写作做一个比较。摄影和写作都是交流思想的方式——有时候摄影被称做“图象的语言”,不是没有缘由的。一个精神正常的作家,只有他确信有了值得说的和读者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伸手去拿打字机。然而从事摄影的人却往往在“无话可说”的情况下拿起了相机。他们所拍的题材是没有意义的老一套,不可能引起任何人的兴趣,包括他们自己在内。全世界每天都有无数这样的照片问世,原因很简单,有人拍了这样的照片。并被某些容易上当的图片编辑拿去在杂志上发表罢了。·这些照片的主题缺乏意味,只不过是‘视觉上的废话”。

现在该明白了,决定一张照片有趣还是无聊,决定一个摄影家成功还是失败的主要因素就是主题。

但这仍然不是全部,不论主题本身怎样有趣,如果不是满怀感情、充分理解之后用形象的方法把它有效地再现在画面上。结果也会令人失望。这说明还需要其他的东西,这就是摄影家本人对主题的热情和兴趣。

对被摄事物发生热情和兴趣是促使我们拍照的原因。也是产生创造性的活力。它能使作品面向生活,能使摄影家感情激动,打开情感创作的闸门;没有这种热情的刺激,摄影就会陷入无动于衷的程式。摄影家只有处于高度自觉、兴趣不断增长的状态下,才有希望创作出传情的好作品来。

业余摄影爱好者比起专业摄影家来,有着不可估计的优越性。你就是你自己的老板。你喜欢怎么拍就怎么拍。你可以只选择你喜欢的东西,也就是只拍那些吸引了你、感动了你、引起你兴趣的东西。恪守下面的格言必定能大大提高照片的质量:除非主题引起了我的兴趣,否则就放过它,省下胶片去拍更好的东西。

从这可以学到的是,必须懂得有趣的主题和被摄物虽然是拍出好照片的前提,但它本身并不能保证这张照片必然是成功的。形象生动是一张好照片必不可少的。但是一个被摄体要在照片上表现的生动,,除了它本身能引起观众的兴趣之外,还必须具有上像的特性。

那么,使被摄体上像与不上像的那些神秘的特性是什么呢?很难用一个公式来回答。因为一定程度上它是随着提问人的艺术观点而有所不同的。用传统摄影家的眼光来看,金发碧眼、s型曲线和惟形物体常被认为是上像的特征,但较少保守和兴趣广泛的摄影家考虑的范围就更广一些了。

简 洁

我认为简洁应该列为被摄体具有“上像”特征的第一条。认为画面上挤满了物体似乎比只拍少数几个要好,这是初学者常犯的一种错误。他们没有弄明白。相机能够记录镜头视野之内的“每样东西”,而人眼却是有选择的。通常眼睛只对景物的某特殊方面发生兴趣。大脑控制中心过分地重视某一部分景物,但照片上的细小部分却迫使眼睛给它们和其它重要部分以同样的注意、这样一来,它们便冲淡了甚至破坏了照片的整个艺术效果。

因此,当我们面对一个被摄物时,首先必须问问自己:怎样才能把它从周围环境之中,从分散注意力的杂物之中分离出来?怎样才能提炼出那些吸引我拍照的视觉美来?我们应该首先“清理现场’’(这个词是比喻,也是事实),然后才着手拍照,并且根据条件尽可能好地完成它。如果条件许可,我就把无用的东西从取景器里排除掉(例如拍人像或拍合家欢时,就可以这样“清理”背景)。如果被摄体是一个小小的雕塑品、可以把它拿到更合适的背景前面去拍。如果不允许这样做(也许雕塑太重或者不允许碰它),就用自己的背景,一块纸板或无缝背景纸。假如实在不能清除干净,那就集中去拍被摄物本身,把相机靠近它,让被摄物占满取最器,把四周不必要的东西挤出画面。如果不可能靠近(如拍动物园的老虎)或者不希望靠近(田为它可能导致透视上的失真),那就用焦距比标准镜头更长的镜头。从远处拍摄,创造一种拉近的效果。

摄影技术小结(3):

清楚和有条理性

一个被摄体本身可以表现出有条不紊,也可以是杂乱无章。不用说,前一种情况可以拍出好照片来,而后一种情况却不然。我的经验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在我撰写《树》那本书的时候,许多好心肠的人对我说,他们见过非常美的树,并且把地址告诉我,以使我能把它们写进书里。可是,毫无例外,每当我听从了他们的指点前去察看的时候,发现树是有的。而且确实是一棵非常美的树,但从摄影家的眼光来看,这棵树已经没有希望上像了。因为它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它的独特的轮廓被淹没;周围的影调与颜色和这棵树混为一体,背景已经无法利用;还有高压线、电话线和建筑物也来干扰,使我无法清楚地表现它;本身很美的一棵树对我没有用了。然而这样的情况往往被许多摄影家所忽略,在许多介绍树木的书籍里,插图中的树都是受了周围物体的影响,特点已经无法辨认,失去了作为特定树种插图的意义。

相似形式的图案美、节奏感与重复出现

被摄体具有图案美、节奏感与重复出现这些特征,往往能够加强照片的结构使之成为佳作,所以大多数摄影家都喜欢拍图案照片,这是很自然的。然而,仅仅是为了图案效果去拍图案照片,没有正当的理由和目的,去追求所谓“抽象”的形式,那就容易落入俗套而令人厌烦。当然,如果图案构成主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当它能突出主体的结构和功能的时候,它就具有上像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拍摄图案最能保证照片的艺术效果。

反差的高低

绝大多数照片的反差是中常的,既不太高,也不太低。这样的照片只从反差方面看,不会讨人喜欢。然而,那些反差异常或反差不明显的物体往往却有着奇特的效果,原因是以少见为新奇 ……此处隐藏10145个字……强烈的斜、直射光进入镜头,会在底片上产生___耀斑 ____和灰雾,使影像的反差和清晰度受到影响。

13. 快门的主要作用控制胶片的____曝光时间 _______;控制被摄物体的_____清晰度 ______。

14. 过强的背景光易使镜头产生____眩光 _____,同时影响影像的___ 清晰度______。

15. 照相机速度调节盘上的a档,是___光圈 _____自动曝光模式档。

16. 影响景深的三大因素是焦距、___物距 _____和光圈。

17. 光在摄影上有两个作用:一是使感光胶片有了___感光形态 ____的可能;二是使被摄物体有了___ 色彩 和质感.

18. 选择拍摄点应从三方面考虑:不同的____摄距 ______、不同的____方向 _____、不同的高度。

19.在传统135照相机中,如果焦距____大于 ____胶片对角线长度的镜头,称长焦镜头,___ 小于____胶片对角线长度的镜头,称广角镜头。

20. ____数码相机的像素____是数码照相机里的成像芯片(ccd或cmos)上的光敏元件的数量。一个光敏元件就对应一个像素。像素值越高,光敏元件越多,照片成像质量越好。

五、简答题

1. 简述闪光灯光源的特点。

答: 闪光灯是目前常用的摄影光源,它的特点是发光强度大、色温稳定、发热少、电耗小,对静和动态物体摄影都合适,但布光时,对观察布光的效果不及钨丝灯方便。

2. 什么是拍摄位置“3+1”?

答: 拍摄位置是摄影在取景过程中进行观察和构图的重要方法,即通过改变拍摄距离、拍摄方向和拍摄高度来选择最佳的拍摄视点,这“拍摄距离、拍摄方向、拍摄高度”即为“3”,而“1”就是使用的“镜头焦距”,可以在不同的“拍摄距离、拍摄方向、拍摄高度”上采用不同焦距的镜头观察选择最佳的景物视点。拍摄位置3+1是传统选择方法与摄影技术的高度结合,极大的拓宽了拍摄位置的选择范围,提高了照相画面的直接取舍能力,增强了摄影的表现力。

3. 什麽是色彩明度?什麽色彩明度最高,什麽最低?

答: 指色相本身所具有的明亮度。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

4. 若要拍摄水果广告,如何使水果广告拍得更鲜艳、质感更感人?

答:先用色素液浸泡一下,色彩会更鲜艳,并在水果表面打上油,然后用干布打磨。布光宜用带方向性的柔光,而避免直射硬光。暗部可适当作一点补光。若用轮廓光则光不宜太强,避免反差太大。

5. 准确曝光与合理曝光有什么区别?

答: 准确曝光针对的是感光元件(或感光片)所获得的可使影像得到准确曝光的感光量。准确曝光具有客观标准,是多选的,也是绝对的;合理曝光针对的却是感光元件上的主体成像的清晰度,它是根据被摄主体的运动状态或照相画面景深的需要,在准确曝光组合中经过选择的一个组合。因此,合理曝光组合是拍摄者根据主观拍摄意图,对客观的标准曝光组合进行选择的结果,是相对的,也是唯一的。

6. 拍摄建筑物在视点选择上,高视点与低视点拍出来的效果各有什么特点?

答:对视点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建筑群体的整体性,又要考虑突出主要建筑物。视点高,透视深远,能很好地交待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视点低,建筑物显得高大,有升腾感。

7. 如何拍摄透明物体?答:对于透明物体光亮感的表现,就要利用反射,使之产生强烈的“高光”反光,透明物体的形状则利用光的折射来达到预期效果。

表现手法是:在明亮的背景前,物体以黑色线条显现出来,或在暗背景前,物体以浅线条显现出来。如“明亮背景黑线条”的布光主要是利用背景一只聚光灯的圆形光来照明,使放在浅背景前的透明物体产生折射效果,物体边缘形成黑色轮廓线条,非常好地美化透明物体的外形。

8. 请谈谈白平衡、色温、色彩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答:色温表示光简述布源的颜色,白平衡是为了在复杂色温条件下真实还原色彩,色彩是物体反射一定波长光线的反映。

9.怎样用好微距模式?

答:数码照相机的微距模式是指拍摄的图像大小要超过实物大小的超近距离拍摄方式,拍摄距离均在5cm以内,近至0距离。要注意三个技术问题:一是景深不足;二是阴影现象;三是透视变形。因此拍摄时经常需要采用小光圈、注意用好三脚架、反光板。

10. 简述布光的一般步骤与规律。

答:首先确定主光,它决定着画面的主调。

主光的照射会使被摄体产生阴影,为了改善阴影面的层次与影调,均要加置辅光。

布光时,很少有主光直接兼容背景的。背景光主要作用是烘托被摄体、渲染环境气氛。

其次根据需要再加置轮廓光、装饰光等。

六、论述题

1.什么是照相画面的均衡?均衡与呼应是什么关系?应该如何正确理解?

答:均衡是人眼对照相画面中被摄景物之间的安排,感到的一种视觉上的平稳感。这是照相画面最基本的形式要求,也是画面统一的需要。我们的直觉总是力求进入画面的形象处于一种协调的状态,可以是视觉重力的实际平衡,也可以是视觉方向的心理平衡。

不能完全用“视觉重力”(也即形式力感)的稳定感来理解均衡,还要同时认识和掌握心理力感对画面均衡的作用。要运用“视觉方向”(也即心理力感),激起人们视觉上对均衡的追求,从心理上达到视觉均衡的效果。

均衡与呼应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重要概念,体现了摄影构图中的对立统一关系。均衡作为画面的一种表述性语言,强调视觉的协调。而呼应作为布局方法,强调的却是均衡中的视觉变化,有形式的变化,有内容的变化,在变化中提升形式的意味。呼应与均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我们经常能够感觉到,画面上具有呼应关系的形式常常是画面均衡的力点。

2.顺光、侧光、逆光三种光效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顺光的特点:光线来自景物前方,与照相机位同向,景物受光面大,受光均匀,投影小。宜采用评价测光方法,曝光容易掌握。景物的色彩还原好,色彩鲜艳,饱和度高。线条和影调的表现都比较弱,要依赖景物本身的色彩和深浅的对比。远近景物亮度和影调变化不大,空间感不强;缺乏明暗对比,反差小,立体感不强;质感表现好,质地细节清晰。

侧光的特点:景物的一侧受光,随着光源位置的变化,形成了受光面和背阴面不同比例。有利于线条、影调的表现,色彩表现次之,是具有表现力的光效。最有利于立体感的表现,空间感较强,适合于质地的表现,景物细部质感的表现有所减弱。

逆光的特点:光线来自景物的后方,于照相机位相对。景物的大部分处于阴影中。色彩表现偏弱,线条表现次之,影调表现最强。空间感增强,立体感中的轮廓状态表现力增强,有利了透明体质感和表面结构的表现。一般景物的质感表现减弱。

其他相关文章:

摄影课程小结

摄影实训小结

摄影社团小结2篇

商业摄影小结

摄影小结内容

《摄影技术小结3篇(精选多篇)(全文共1406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