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处紧紧围绕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坚持民生为本主线,把聚焦富民作为抓工作谋发展的根本导向,大力实施就业富民行动计划和创业富民行动计划,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现将海州区上半年就业创业富民增收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设现状
(一)创业富民行动计划方面
1.加快政策落实行动,助推富民增收。迅速将各项创业帮扶政策落到实处,第一时间抢抓普惠政策机遇。编制出台《海州区鼓励全民创业政策三十条》、《海州区就业创业扶持补贴资金操作办法》、《海州区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的实施意见》、《海州区众创空间发展规划》等特色政策,扩大资金资源有效投入。各项创业新政策申请便捷,创业者申报主动积极。今年以来,支持城乡劳动者成功自主创业1178人,创业带动就业4047人。
2.加强载体建设,拉动富民增收。目前,全区共有省级创业培训示范基地1家,市、区级创业示范基地20家,布局遍布城区、城郊、乡镇,基本上满足了各类创业者的资源要素需求,各级创业基地入驻创业企业达到800余家,带动就业2万人。在各类创业基地分类孵化优势的基础上,既立足基础服务,更着眼区域产业发展状况。短期内着力推动成功创业,激发区域创业活动,长远做到服务于现有产业发展或推动新的产业形成,聚力打造“众创-孵化-加速-产业”的梯级创业平台体系,不断提升海州区创业载体的品位和质量。
3.完善服务体系,保障富民增收。建立“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形成“政策咨询、项目推介、风险评估、跟踪指导”四位一体的服务格局。以“构建大数据、搭建大平台、实现大服务”为思路,启动人力资源基础“大数据”建设,积极打造人力资源云平台,进一步完善城区劳动力信息库和企业用工信息库。在全市率先开展“SYB+X”的培训模式,创业培训266人。常态化开展各种类型的创业活动,举办大学生创业咖啡、项目路演、创业公开课等10余场创业活动。拓展和完善“海州人力资源”微官网功能,发挥线上求职登记、招聘、培训、创业指导等模块作用,使得便民服务更加高效。
(二)就业富民行动计划方面
1.围绕企业需求,着力实现就业促增收。主动上门为企业送政策、送培训、送人才,指导企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和完善薪资机制。对全区100家企业进行用工动态监测,并按季度对就业状况进行分析研判,确保企业用工及全区就业形势的稳定。积极推进“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和专场招聘活动,百余家企业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近3000个,达成就业意向600余人。
2.围绕重点人群强保障,着力实现“减负”、“降支”增收。坚持以对象认定、帮扶措施、资金使用、援助成效“四个精准”为思路,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精准帮扶援助。今年以来,海州区城镇新增就业6082人,发放社保补贴3157万元,惠及全区灵活就业困难人员6359人,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两节走访慰问金66.6万元,走访就业困难人员1332人,安置55名高校毕业生走上基层公益性岗位。
3.围绕培训强质量,着力实现就业素质增收。一是紧盯市场需求。开发一批市场需求大、就业前景好的紧优专业。建成全区烘焙、通讯信息等6大特色培训基地。大力推行“创业+技能”培训方式。二是着眼企业需求。围绕产业发展、市场和企业需求,组织开展各类岗位技能提升等培训。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与鹰游共建电动缝纫培训基地,与万千蛋糕共建烘焙培训基地、与美步共建木工相关专业培训基地。三是丰富培训模式。整合和优化各种培训资源,灵活运用各种便捷高效的培训模式,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职业能力培训体系。利用公众平台等媒介,开展线上灵活培训。组织全区技能大赛,以赛代培,提高技能人才参与培训积极性。今年以来,海州区实现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890人。
二、存在问题
在取得一定工作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就业创业富民增收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力资源市场方面。虽然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足,但岗位匹配度并不高,区域内人力资源和人才市场、跨区域的各类人力资源市场、线上线下人力资源市场没有形成联动机制。二是就业创业保障方面。劳动保障协理员岗位不稳定。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受限于三年工作时间,在工作责任心、积极性及创新工作等方面有所欠缺,协理员队伍活力不强。
三、下一步打算
(一)稳步推进就业质量提升工程
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就业失业登记和失业动态监测,密切关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和潜在风险,通过落实稳岗补贴、社保补贴、组织跨地区劳务对接、开展就业援助等措施,及时防范化解风险,按季度对就业状况进行分析研判,确保企业用工及全区就业形势的稳定。
(二)继续实施创业提升工程
实施海州区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回归、培育、转化“四大行动”。依照《海州区鼓励全民创业政策三十条》、《海州区就业创业扶持补贴资金操作办法》,全面落实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加快建设一批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众创空间,打造一批资源集聚能力强、辐射范围广、具有区域特色的创业孵化基地。在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外,强化创业后续跟踪服务,落实办公场地、创业贷款等创业要素,为创业提供便利条件,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全面落实技能提升工程
进一步完善区级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烘焙、信息通讯、电商、跨境电商等六大培训基地建设。联动推进技能培训、品牌培训、创业培训、扶贫培训,开发适应新型就业模式的培训专业,统筹培训资源,拓展培训项目,创新“技能+引导性培训”、“技能+创业培训”培训模式。整合和优化各种培训资源,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职业能力培训体系。加强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积极为培训学员和用工企业搭建供需桥梁。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