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计划

新农村建设特色农业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时间:2024-11-11 21:00:49
新农村建设特色农业调查报告(精选多篇)(全文共19312字)

第一篇:新农村建设特色农业调查报告

米易县农民增收下特色农业作用分析调查攀枝花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xx级应用化学班 梁灵内容摘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针对攀枝花米易县的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和全县农业增收情况,可以看出特色农业对农民增收有一定推动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资金、设施、自然灾害、科技、资源,只要解决好这些问题,米易县的农业发展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关键词: 农民增收 特色农业 作用分析一、米易县农民增收现状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角,攀枝花市东北部,安宁河与雅砻江交汇区。介于北纬26°42′至27°10′,东经101°44′至102°15′,二滩电站座落其间。全县幅员面积2104.32千平方米,辖8镇,20乡(含9个民族乡)。总人口21.56万人,居住着汉、彝、傈憟、回、白等24个民族。凭借米易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米易农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米易县蔬菜、甘蔗、水果、畜禽和水产品产销两旺。在新农村建设中,米易县以晃桥国家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优质水果基地、良种畜牧基地和基层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数据显示,xx年米易县农业总产值11.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 179元,数据显示:xx年米易县农民总收入达13.9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6471.6元,总收入比xx年上升21.7%,人均收入上升25%,但是农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特色种植农户和普通农户,种植特色农产品的农户,他们一年收入最多达10几万元,但是普通农户一年就1万元左右。所以,要建设好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缩小农民的收入差距,大力促进农民增收。二.特色农业就米易县来说,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的很多,比如说水果种植、蔬菜种植、牲畜养殖、烤烟等等,而且规模大,收入高,他们有的是看到了市场前景和资源条件,有的是政府组织,然后开始特色种养农产品,规模也就不断扩大,给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农户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很多种养技术,比如说防病防虫,经营管理,施肥技术等等,有的地方政府也给予了他们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帮助他们们大力发展特色农业。1.1蔬菜种植 米易县的特色蔬菜主要种植青椒、四季豆、茄子、土豆、苦瓜、黄瓜、山药、西红柿、丝瓜、豇豆等。农户都采用大棚种植,小河村盖大棚达14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4.54%,雷窝村盖大棚达14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56.37%,青皮村盖大棚15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33.21%,移民新村盖大棚4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6.7%,种植大棚青椒、苦瓜、黄瓜,一亩大约能收入2.4万元,大棚四季豆一亩大约能收入2万元,山药一亩大约能收入2.5万元,随着种种规模化的种植,蔬菜越来越多、价格也很令人满意、大多是销往外地,比如说成都、重庆、昆明、西昌、西北等地。全县早市蔬菜种植面积4.66万亩,产量15.40万吨,总产值3.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4;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新增的30%依赖早春蔬菜产业,是省内单位面积效益最高的区域。

1.2水果种植特色水果重点发展了晚熟芒果、早春枇杷、青皮石榴等南亚热带水果。重点发展晚熟芒果。xx年,全市水果面积29万亩,产量14.01万吨,同比增长23.9%。面积和产量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中芒果13.5万亩,增加1.45万亩,产量3.3万吨,增加0.8万吨;枇杷5.36万亩,产量0.45万吨,增加0.04万吨;石榴1.3万亩,产量0.7万吨,增加0.1万吨。水果中的代表晚熟芒果主要种植在独树村。品种有紫芒、香芒、向阳芒、凯特等等,农户都是成片种植,多的有约15亩,收入约达15万元。该村土地面积6397亩,果园种植面积1200亩,占18.76%,是该村的支柱产业。该村的晚熟芒果主要销往外地,而且价格高,达到5——6元/斤,而且果子较大,大的可以卖到十元一个,收益可观,农民增收明显。1.3养殖近年来,米易县严格按照我市“大力发展草食性牲畜”的工作思路,结合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加大种草养畜力度,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推行圈养与放牧相结合的科学养殖方式,多渠道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及推广,在做大存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出栏率,确保生产稳步发展,草食牲畜、水产养殖高速增长。1.3.1牛养殖米易县草场乡建了一个奶牛养殖示范场,养殖场占地2500平方米,现在梅花鹿9头,奶牛、肉牛27头,拥有各类资产折价约50万元。主要从事奶牛、肉牛、杂交选育实验以推广和梅花鹿的繁育、养殖、鹿茸等鹿副产品的加工,现有存栏鹿9只。xx年-xx年计划发展到存栏100头规模。该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改良奶牛269头,黄牛391头,水牛100头,已产下杂交一代肉牛485头,出栏350头,饲养18月龄出栏,平均售价4000元/头计算,则可创收350×4000=140万元元,按同等条件下饲养管理出栏1头杂交肉牛比本地黄牛增加纯利润1200元计算,共计增加纯收入为42万元,所以该项目的经济效益显著。1.3.2猪养殖米易新山乡万民生态猪产业化示范养殖场是一个养猪示范基地,占地面积640亩,采用“公司 基地 专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topigs优质猪良繁体系,在公司的芒果园扩建topigs祖代猪场,在米易县的果疏基地集中成片发展存栏100头父母代topigs种猪的标准化养猪小区10个,将带动攀枝花市2464示范户进行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实现生猪养殖全过程标准。该养殖场已投入资金300多万,架电2.8千米,建大型生猪养殖场4000多平方米,建沼气池5口658立方米,建蓄水池7口1500立方米,架饮水管4000余米,预计今年出栏生猪5000头,明年出栏10000头,收益明显。1.3.3水产养殖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独特的立体气候,奠定了水产养殖发展的良好基础,水产业的发展为该县立体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目前,米易县拥有标准网箱2400口,养殖水面2.8万亩(含二滩),有水产苗种繁殖户17户,年生产各类水产苗种7亿尾。由于苗种繁殖时间较其它县市早30至50天,已经成为川西南重要的水产苗种早繁基地。大大带动了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弄明增收。

1.4烤烟米易县政府围绕打造攀枝花百万担国家级现代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晃桥村国家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点项目,抓以烟水、烟路、烤房、农业机械、收购站点及新农村建设等十大功能性项目建设。投资3 805.77万元,在普威、白坡等7个乡镇实施烟水配套项目,修建蓄水池122口4.16万立方米、山坪塘5座5.21万立方米、沟渠65条116.88千米、管网7片116.28千米、机耕道12条40.1千米,整治兴发水库,新增蓄水量61.8万立方米。建成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烟田767万平方米,常年轮作区基本烟田333万平方米。全 ……此处隐藏16214个字……默默无闻的农业小镇由此变成了全市闻名遐迩的生姜基地,率先进入了小康镇的行列。特色农业为团结镇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社在支持生姜种植这个致富工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出了卓越贡献。2014年3余额21日,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王洪章行长前来视察,对信用社因地制宜扶持生姜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团结信用社支农的路子是对的,经验值得推广。”

1996年以来,我社牢记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宗旨,积极探索支持地方农业发展、农民致富与信用社良性发展的有机结合点,转变思想定位,调整信贷投向,以支农主力军的面貌对当地特色种植业生姜种植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到2014年,团结镇生姜种植面积达2100亩,产量达6300吨,总产值1260万元,2500户姜农全部实现盈利,获纯收入600万元,全镇人均获纯收入360元。信用社也实现了连续六年盈利的良好业绩。姜农们发自内心地说,信用社劳苦功高,是帮助我们致富的好“财神”。我们近年来支农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一、 勇于探索,转变思想定位,牢固树立以农为本的支农观念 近年来,我社同其他一些信用社一样,在支农问题上也存在过反复。在1996年以前,团结镇政府确定了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引导农民致富增收的指导思想,信用社在经营重点上也转移到支持当地乡镇企业发展、提高信用社资金周转率及使用效益的思路上来,为此,信用

社减少了对农业及种植业的支持,讲大量经历和资金投入支持企业发展之中,农业贷款下降到全部贷款的50%。但在团结镇这样的农业地区,受客观条件、经营基础以及技术能力的限制,乡镇企业发展很快陷入困境,纷纷关停倒闭,信用社也陷入亏损境地。

在失败面前,信用社进行了认真反省,立足本地经济发展特点开展调查研究,对当地经济优劣势进行认真分析对比,认识到信用社必须端正支农方向,支持农民依靠本地优势发展农业,特别是特色种植业走上致富道路,进而壮大信用社自己,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支农指导思想牢固树立起来。

二、 因地制宜,调整信贷定位,以支持地方特色农业为信贷突破口

针对团结镇土地资源丰富、种植业历史悠久、种植技术基础好、特色种植业—早姜种植前景良好的自然、技术条件,信用社将信贷支持重点调整到支持特色种植业上来。从1996年起,信用社主动配合镇政府对全镇发展规划进行了统一调整,达成了共识,合力培育生姜基地。为此,信用社集中资金,逐年加大了对生姜种植的信贷投放力度,确保地方特色种植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在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下,地方特色农业优势充分调动起来,生姜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为团结镇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6年来,累计投放生姜种植贷款1800万元,全镇生姜总产值达6000多万元,姜农人均增收6000多元。生姜种植成为团结镇的支柱产业,成为富裕一方农民的金钥匙。

三、 埋头苦干,端正服务定位,为地方农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扶

在积极给与地方特色农业发展资金支持的同时,我社在改进支农服务上,更是做到了一切从农户利益出发,不遗余力,埋头苦干,确保对地方农业发展以全方位支持。

(一) 开展民心工程,改进信贷服务。从1996年起,信用社提出了发展民心工程的思路:一是积极探索小额农贷的一些新的管理及发放办法,对生姜贷款采取了小额信用贷款等减低门槛的办法,未将弄生姜生产提供便捷的信贷服务。在人民银行要求农村信用社推行小额农贷后,信用社进一步完善了小额农贷管理办法,金额在1万元以下的农贷不需担保抵押,农户凭“二证一章”(身份证、贷款证、私章)即可办理,极大方便了姜农。二是为使支农服务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信用社深入农户开展调查,建立了将农经济档案,确保农时集中资金,满足将农资金供应。三是延长农时工作时间,集中投放姜种贷款。在生姜投放、姜农贷款高峰期,信用社从减轻农民生产成本、不误农时出发,为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主动延长每天的工作时间,支持并满足姜农适时贷款资金需要。

(二) 大力扶持示范户,全力引导贫困户。为更好帮助村民致富,信用社看准团结镇生姜种植这一优势,从扶持生姜种植大户入手,以点带面,促进全镇形成良好的生姜生产格局。信用社在深入农户开展调查研究后,对部分先期种姜大户给予适时资金支持,帮助他们迅速致富,在村民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推动了全镇生姜生产的迅速发展。1996年以来信用社定点帮扶了80户贫困户,共享他们注入

信贷资金105万元,是他们的人均纯收入由1995年的350元增加到2014年的1420元,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三) 鼓励技术开发,推广科学种植。信用社认为科学种姜是村民致富的关键,只有走“特色+科技”之路,村民致富才有保障。信用社在支农工作中,积极支持农户进行科学实验,开展科学种姜,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支持。近两年,信用社每年投放专项科技种姜贷款100多万元,支持科学种姜的发展,推动了科学种姜技术在团结镇的广泛运用。

(四) 搞好全程服务,保障农户利益。信用社时刻将姜农利益放在第一位,急农户所急,在对生姜生产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利用信用社自身优势为农户提供“五保”,积极给与农户在生姜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在种子、肥料、农药、技术等方方面面的服务和支持,为全镇生姜生产提供了坚强后盾。

协购姜种保安全。1996年是镇里扩大生姜生产规模的第一年,因购姜种所在地犍为县离大安区较远,携带大量现金到外地购货对许多农户来说是头一回,心里不踏实,有后顾之忧。信用社便分三次用自己的运钞车为100多户姜农运送现金上百万元到犍为县购种基地,确保了人员、资金安全和姜种的及时购回。

联系农资保农时。在生姜播种高峰期,信用社及时调查了解农户对尿素、过磷肥及农药需求情况以及镇上库存情况,及时将情况通知供销社,调运化肥、农药,及时满足了生产需要。

技术服务保丰产。1997年,很多农户由于缺乏姜种储藏经验致

使入窖的姜种全部腐烂,血本无归,信用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在每年储藏姜种时。三番五次到农户指导,使1998年江中储藏成功率达100%。

深入一线保抗旱。1999年,大面积生姜出苗后,出现了严重的春旱,姜农们心急如焚。信用社组织人员挨家挨户调查旱情,积极发放抗旱资金,帮助姜农抽水,缓解了旱情,从而保证了当年生姜的丰收。

监理协会保销售。1996年以来,凡生姜销售期间,信用社积极联络有贩运经验的个体商贩成立销售协会,并累计向他们发放生姜收购贷款近100万元,支持其定点收购鲜姜和老姜,方便了姜农销售,活跃了流通,解决了姜农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市场繁荣。团结镇已成为著名的生姜基地,产品通过重庆、成都等二级市场销往省外,还通过广州转销,打进了日本市场。

近年来,通过信用社全体员工的辛勤努力,团结镇形成了“农兴社旺”的良好局面,农户、镇政府以及信用社上级主管部门均给予了充分肯定。1996年—2014年信用社连续六年被评为市级、区级先进集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支农措施,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为促进我镇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新农村建设特色农业调查报告(精选多篇)(全文共19312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