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计划

字调查报告1500字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时间:2025-04-09 07:12:12
字调查报告1500字调查报告(精选多篇)(全文共13183字)

第一篇:调查报告的1500字

扬州市文物保护方法调查报告

(前言:文物保护团队的同学请注意,以下是调查报告团队部分1500字,请参考并酌情增减,然后加上自己的500字感悟即可。建议自己的感悟分正反两面,其中以正面为主要,并且具体举几个例子增强论证性)

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民族精神的载体,保护好它们,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神圣的使命。而科学的保护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文物,履行先人遗留下的历史使命。

我们应化1101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小组从实际出发,结合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的特点,制定了比较符合我们的活动主题————扬州市文物保护方法调研

为了更好地实现我们预期的目标,我们将活动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了解扬州市文物保护的现状以及市民的满意度,方法是问卷调查

第二步,按古木、木制文物、木质建筑、纸质文物、金属文物、玉质文物、瓷器和土石文物8个类别,分别实地走访该类文物保护的现行办法。

第三步,宣传文物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一些义务劳动

经过了20天的四处奔走和调查总结,我们团队很好地完成了以上“三步走”战略,取得了如下的成果: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市民对扬州市文物保护现状持肯定态度,只有大约3%的市民给了差评(估计他们没有认真回答问卷,只是应付地胡乱填了答案);而对于文物保护的发展倾向,见解分歧就大了。35%的市民认为应该合理开发,用于旅游,以增加收入,减少文物保护的支出;30%的市民认为应该收藏在博物馆内,适当观赏;20%的市民认为收藏于民间也是不错的选择,少数人认为保护文物费钱费力,没有必要。 其次,通过实地走访各个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咨询了一些专家学者,经过我们的总结和整理,得到以下文物保护的要点:

① 石质文物:表面去垢,使用有机材料保护膜,改善周围环境

② 金属文物:表面镀层,使用缓蚀剂,及时除锈

③ 玉质文物:保持一定湿度,防止碰撞,避免灰尘,避免阳光直射

④ 纸质文物:保持一定湿度,通风良好,避免光照

⑤ 瓷器:防止碰撞、防止摔碎

⑥ 古木:及时施肥,定时除虫,支撑拉吊,避雷

⑦ 木制文物和木质建筑:杀虫,使用保护膜

最后,活动中我们团队组织和发起了如下有意义的活动:

① 组织参观了扬州工艺坊、扬州佛教博物馆以及东关街等历史名胜

② 发起了一次清理运河垃圾的活动

③ 为双博馆义务做贡献,清除玻璃柜上的灰尘

④ 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自制传单并发放

当然,不可避免的,我们在活动中也发现了不足之处,虽然是遗憾但也催我们奋进: 我们的化学专业知识还是太过浅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遇到的一些方法的化学原理,一我们的知识很难解释,一般只能够回到学校问老师或者上网查找资料,这令我们很郁闷,也

使得我们意识到学海无涯,我们还很嫩。

无心插柳柳成荫,此次活动,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文物保护方面的知识,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比如团队意识,比如分工协作等,当然也有一些比较惨的教训,比如那次去双博馆,事先准备的不够充分,没有了解到26路公交车改了路线,结果我们大家在大太阳底下步行了四十多分钟,又累又热,这次第怎一个惨字了得,那时心里不住地暗暗定决心,下次不论干什么事情,一定要做好充分地准备!免得再遭这样的罪。

第二篇:【政府经济学】(1500字调查报告)

城市旅游和谐发展对公共管理体制的外部现象

随着城市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的关联性特点愈来愈明显。作为一种资源依赖型业,旅游资源同有的稀缺性和公共物品的属性使得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外部性现象。从中体现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外部不经济性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的负而影响。科学分析和应对旅游业的外部性现象,对建构高效的公共管理体制是推进城市游和谐发展的必要举措。

(一)旅游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需要兼顾相关群体的利益。

从资源的归属来看,旅游资源无论处于何种开发状态,其根木属性是城市公共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当的开发或过度商业化现象,既破坏了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也严重影响了目的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公共物品的属性是可供个体居民或部分居民消费或使用,而不需要或不能够让这此居民按市场方式分担其代价或成本费用的产品。不同类型的旅游组织或旅游地,对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不尽相同,而且以不通的行为主体为中心会涉及不通的利益相关者(1)这就要求在识别利益相关者时,不能仅重视正式的组织而忽视了非正式的利益相关者组织的重要性(2)。

(二)旅游产业要素的“交叉治理”,需要加强政府的统筹管理。

旅游资源作为城市的公共资源,在管理权归属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少城市的景区景点类资源属于园林管理系统,宗教文化资源属于宗教管理部门。旅游业“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分属不同部门管理。这种管础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在一定的政治地理范围内,同一旅游资源虽然具有共享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但在规划和开发无法阻止“搭便车”的现象,以政府主导为核心的旅游业运行体制既是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的现实条件,也是旅游业实施赶超发展战略的必然产物(3)。政府统筹的运行方式可以有效集合各方力逞,加快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三)区域旅游发展的“屏蔽效应”,需要加强管理上的统一协调。

地理差异性是旅游资源的显著特征,但旅游资源所在地理区域与行政辖区并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一一对应关系。城市旅游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旅游区的空间位置关系,导致由于一个或几个旅游区的存在而对某特定旅游区形成空间竞争态势,并使之处于劣势的现象,形成了旅游区的区位屏蔽现象(4)。而旅游资源是以内在物质为纽带联系在一起的,不能同于行政区域的分布规则,旅游区之间在通过各种渠道弱化“界屏蔽”效应的同时,应该发挥边界重组相邻区域空间结构的基础性治理功能(5)。这种治理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城市旅游资源无论是城市内部的资源位置差异还是城市之间的资源差异,在进行开发利用时都应树立“大旅游”和“一盘棋”思想,对具有共同特征的、跨越行政地域界限的旅游资源,要紧紧围绕资源本身的价值进行开发和利用。区域问题的统一协调、互惠互利,可以有效解决体制上、管理上和经营中的一系列问题,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

和协同发展。

(四)旅游产品的促销层次性,需要进行有机协同和统一的旅游形象宣传。 旅游产品的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各个环节相互依赖、互相补充。旅游产品的促销具有鲜明的层次性。第一层是旅游形象宣传,如国家旅游 ……此处隐藏8761个字……的继承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宁峰《网络语言中的词汇模因》汉语网络语言从诞生到现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已经迅速地发展成为具有自己特征的一种语言变体。前人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中大多是只对语言现象进行简单的经验性的描述和总结,研究中缺少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指导。本研究尝试用语言模因理论去解释该语言中词汇的快速发展。这些文章分析透彻,表述客观,对后人研究网络词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孙鲁痕的《网络词汇的变化与语言的自调节功能》认为汉语的自我调节功能对网络词汇的改变起了根本作用。通过“补位”和“过滤”两阶段的自我调节,网络词汇正从表面无序走向有序。在汉语自我调节功能作用下,网络词汇将健康地发展。为今后网络词汇的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值得借鉴。

张美秀的《浅析网络词汇存亡的重要影响因素》认为随着网络词汇逐渐渗入日常文化,分析网络词汇的存亡原因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网络词汇发展的内在与外在规律,了解网络词汇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本文从网络语言和网络词汇的定义出发,归纳了网络词汇的语域分析及网络词汇的特点,分析了网络词汇存亡的原因。这二者的文章对了解网络词汇的发展趋势有很大的帮助。

网络词汇的影响:赵敏儿的《析网络词汇变异对传统汉语的影响》写到,由于网语在网络传播中发生语词结构缺项等现象,出现了网络词汇结构和形式上的变异,这些变异给传统汉语带来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从“从中西合璧,看形式与功能互补”“从短语谐音翻造,看词意变异”“从新旧共现,看词意的扩

展””“从借代构词,看语意的形象表情”“从外来词、缩写词,看新词汇涌现”这五方面分析了网络词汇对传统汉语的影响。

马文彬的《浅谈网络词汇的规范》指出,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网络词语。这种新的语言表达形式流传越来越广,冲击着语文教学,冲击着悠久的汉语和汉字,全文从“网络语言的特征”“网络语言的基本形式”“网络语言的社会影响”三部分论证了该如何看待网络语言流行的现状。

周红苓《浅谈网络时代的现代汉语词汇教学》写到:随着网络和信息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交流中创造了越来越多的新词,而这些词的一部分已经进入我们的现实生活。面对这种语言现象,现代汉语词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观,了解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语行为。这三者的文章对于人们了解网络词汇的影响有借鉴作用。

3、 本人对以上概况的评价

本文拟从前人对网络词汇的研究入手,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汇集前人所言,并在此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见解,对网络词汇从产生原因﹑表现特征﹑发展趋势和影响四大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和系统的分析,力图对其诗作在中唐的成就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以使人们对网络词汇能有一个清晰全面而客观的认识。 ㈢ 论文提纲

前言

进入21世纪,人类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变体,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语言变化,网络语言随应而生,已经成为人们交际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本文从网络上搜集了大量的词汇和借鉴前人的大量研究成果对其网络的新的演变作一个全面的进一步分析,论述其存在与

发展的状况。因此定题为“试论新近网络词汇的发展状况”。以下为论文成型前的简要提纲:

一、网络语言的概念分析

二、前后两时期网络词汇的比较

(一)相同点

1.网络词汇形式上的相同点

(1)语音方面(2)语义方面(3)语法方面

2.网络词汇特点上的相同点

(1)随意性(2)幽默性

(3)轻松性(4)粗鄙性

(二)不同点

1.近十年来在聊天室和bbs上的网络词汇大幅增加

2.网络词汇形式上的不同点

(1)义项的变迁

(2)近几年使用的网络词汇在字形结构上出现了创新

(3)此类活用的增加

3.从网络词汇的特点上看其不同点

(1)社会事件催生新词语“群”

(2)情感化的反映个体态度和价值取向的网络词汇大量出项

(3)网络词汇趋向生活化

(4)网络词汇趋向大众化

三、网络词汇的发展趋势

四、结论

结论

对于以上的阐述,显然,我们应注重网络词语的使用,看到它对我们日常交际的积极作用,有意识地规范人们正确使用网络用语。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利用汉语语言固有的内部构造形式使网络词语定型,吸收到语言中,来丰富语言的词汇系统并统一规范为本族语言为大众所接受。因为语言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动态平衡的符号系统。新生的网络语言虽然有许多问题和缺点,甚至对现成的语言造成一定混乱,但是它对我们反观其所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及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大众文化心理特征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㈣ 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1. 搜集与阅读整理资料阶段:

2014年8月31日——2014年11月31日;

2. 撰写开题报告阶段:

20148年12月1日——2014年12月14日;

3. 撰写成文阶段:

2014年12月15日——2014年3月28日;

4. 论文修改定稿阶段:

2014年 3月29日——2014年5月14日;

5. 论文评阅与答辩阶段:

2014年 5月17日——2014年6月12日。

㈤ 参考文献(不少于7种)

1、杨国旺《从网络词汇的产生演变看其发展趋势》河南农业2014年第1期。

2、仇如慧《网络词汇翻译的受众心理分析》“雅信达英语互动网”。

3、徐 晶,刘春玲《从词汇层面看网络语言》世纪桥2014年第07期(总第198期)。

4、何 倩,匡 薇《浅析中国网络词汇的类型》文教资料2014年3月号下旬刊。

5、王尔林《网络词汇的几种形式》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5月第1期。

6、喻禾《论网络语言词汇的特征表现及其影响》江西南昌大学330031。

7、宁峰《网络语言中的词汇模因》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3月第58期。

8、孙鲁痕《网络词汇的变化与语言的自调节功能》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6月第8卷第2期。

9、张美秀《浅析网络词汇存亡的重要影响因素》科教导刊社会科学学科研究2014年4月。

10、赵敏儿《析网络词汇变异对传统汉语的影响》科教文汇2014年7月(下旬刊)。

11、马文彬《浅谈网络词汇的规范》安徽文学2 0 0 9年第8期。

12、周红苓《浅谈网络时代的现代汉语词汇教学》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第20卷。

《字调查报告1500字调查报告(精选多篇)(全文共1318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